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陕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时政资料

2019陕西省考时政热点:打通核心技术产出的全链条

发布:2018-09-13 10:31:52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8年时事政治将以常识的形式融入到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题目中,时事政治是备考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的你必看内容。为方便考生阅读,陕西公务员考试网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打通核心技术产出的全链条
陕西省考  时政 热点
  作者:杨中楷(大连理工大学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术
  在4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这并不是习近平第一次对核心技术做出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都曾强调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他还多次提到要掌握核心技术,并指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而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能自力更生。
  如何才能自力更生,产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呢?这要从其内涵和形成机理说起。习近平曾提出:“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少人认为,既然基础科学知识是一种公共品,我们不必自己做基础研究,完全可以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进行创新。但事实证明,企图“搭便车”获取发达国家的科学知识,无益于我国产业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在产业技术领域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侧重从国外引进核心技术。随着时代发展,我国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与国外主流应用技术已越来越接近。很多先进技术背后的基础性原理,特别是其中一些与我国现有国情也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国外已没有可供我们参考的先例。也就是说,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先进和复杂程度越高,其基础性原理就越重要。如果不能解决产品背后的基础科学原理,一旦国外的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我国产业可能又要走上“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
  打通三个主要环节,形成全链条创新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
  尽管基础研究最终可能会产生重大技术创新,但必须经历从原理到实验室技术实现,再到工业化产品的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
  以链霉素为例。链霉素是由瓦克斯曼(Selman Waksman)和他的学生首先发现的,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1915年,瓦克斯曼在上本科时与他人共同发现了链霉菌——链霉素就是从这种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国对抗结核病协会的委托,进行土壤中的结核杆菌课题研究。1939年,在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瓦克斯曼领导其学生开始系统地研究是否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抗菌物质。1942年,瓦克斯曼分离出链丝菌素。在研究链丝菌素的过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开发出一系列测试方法,对后期链霉素的发现至关重要。1943年,瓦克斯曼的学生萨兹分离出链霉素。1944年,美国和英国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链霉素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随后它也被证实对鼠疫、霍乱、伤寒等多种传染病有显著效果。1952年,瓦克斯曼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这个案例来看,形成全链条创新,关键是要打通三个主要环节。
  第一个环节:科学源头环节。重大技术创新最终能得以实现,源头在于科学家们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提出了重大科学理论。瓦克斯曼在社会需求的指引下开展有目的的基础研究,为重大技术创新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源头。由此可见,无论是偶然发现还是有意为之,基础研究都能够体现出对原始创新的源头支持作用。
  第二个环节:科学向技术转化的环节。要实现从科学向技术的转化,首先要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原理(技术科学的成果形式),其次要实现关键技术环节。
  第三个环节:技术转化为产品的环节。事实上,仅有实验室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一种原创性的技术应用到生产环节,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够实现。在发现并分离出链霉素之后,瓦克斯曼与医生合作,将链霉素用于治疗肺结核病人,并与默克公司达成专利协议,才实现了链霉素的工业生产。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明确全链条创新的关键环节,只要将这些关键环节打通,从基础研究到重大技术创新实现的连通路径就可基本实现。但同时要注意,并非所有国家都具备支撑上述过程的软硬件条件。瓦克斯曼与默克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这项原始创新在美国实现,究其根本,是因为美国具备了支撑全链条创新的基础条件。首先,提升对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美国不但拥有大量联邦实验室,还有众多企业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从事着大量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工作。其次,要有承接原始创新的工业基础。再次,要营造强烈的全社会创新氛围。从基础研究到原始创新实现的推进过程中,充满着各种不确定性,如果没有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作为支撑,创新链条是很难形成的。
  由此,对于我国来说,要推动全链条创新进程,需要必要的条件支撑以打通各个关键环节。而要满足上述条件,必须通过战略和政策的引导和调控作用,调配我国科技资源,整合各方力量,以打通核心技术产出的全链条路径。
  从四方面着手,打通核心技术产出的全链条
  综合上述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可以从四方面着手,打通核心技术产出的全链条。
  首先,加强供给侧产出。应在供给侧发力,通过科技政策引导和激励,产出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尽可能向应用端靠近,便于产业化和市场化。为重大技术创新提供什么样的源头研究成果,是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只提供单纯的基础科学成果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有效供给,必须将基础研究推进到应用基础研究阶段或者技术科学阶段,将科学发现和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原理,才能够成为重大技术创新的直接知识供给。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我国也必须重视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重大成果的产出,否则核心技术的产出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加强“政产学研”的协同。在这个链条运行过程中,应形成政府引导的、产学研合作的有机组织形式,或以企业为主形成工业实验室,或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形成研发实验室。
  为加强重大基础科学成果和技术科学成果的产出,我国改革了科研资助体系。以我国设立的4类基础研究类重点专项为例:重大科学研究类专项、依托大科学装置研究类专项、重大科学前沿与学科交叉类专项、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基础研究类专项。其中,前两类主要针对纯基础研究,而后两类则更多地考虑到了应用基础研究乃至产业化环节。可见,国家已经注意到基础研究的类型差异,正不断地将投入重点从纯基础研究向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加强了全链条创新的前端设计。
  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各创新主体协同不够,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通道不够畅通。因此,要通过政策引导,打破科研院所、大学、企业之间的围墙,大力加强协同创新,推动基础研究与经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围绕创新链完善政策链、资金链,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通道。
  再次,加强“原创性”专利的形成。在这个链条运行过程中,应注重“原创性”专利战略,即便有些成果无法马上应用到产业,但只要专利战略运用得当,也能够赢得竞争时间与空间。
  在全链条原始创新的进程中,“原创性”专利战略居于重要的位置。像链霉素之类的源于基础研究的专利,因为接近基础科学端而往往带有非常“原始”“基础”甚至“粗糙”的特性,但作为产业技术的源头,其对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也意义重大。我国应该加强基础研究阶段的专利战略,通过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研究工作,产出基于技术科学的发明和专利。积极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工作,为原始创新后续环节的实现储备力量。灵活运用专利战略进行市场竞争,为我国的产业发展占据有利位置、延续发展空间。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执行“原创性”专利战略,而这种专利战略在基础研究阶段就已经开始。以美国为例,激光、原子能、无线通信等原始创新成果在基础研究阶段已进行了专利申请,藉此成功占领了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最后,加强企业的承接意识。企业应努力成为创新的主体,这种主体作用体现并不一定需要企业凡事“一力承担”。能够为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重大课题,或者能够承接高校和科研院所产出的重大基础成果,这都是主体作用的体现方式。
  从国际上来看,诸多国外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正在从技术能力逐渐转向科学能力。科学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非常重要,企业必须重视对科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必须提升承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必须将原始创新作为三种自主创新形式(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心来对待。鉴于我国企业并不普遍具备独立建立工业实验室的能力和条件,与高校合作成立实验室是相对合理的选择。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8 http://www.sxgk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3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