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陕西公务员考试网>申论>热点时评>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国家竞争力

 
【发布日期:2017-03-14】 【来源:陕西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申论热点:国家竞争力
  


  【背景链接】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世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揭示国家竞争与发展的规律与机制,认清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跟踪比对本国国家竞争力在全球的位置和结构,进而制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与策略,也相应成为理论界的重要研究内容。
  
  2015年度国家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欧洲联盟、加拿大、瑞士、日本、瑞典、英国、芬兰、新加坡、德国。从区域格局来看,欧洲地区计入欧盟独占六席,北美占两席,亚太地区(东亚、东南亚与大洋洲)占两席,其他地区(中亚南亚、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则没有一个国家进入前十强。
  
  中国国家竞争力2015年得分为0.581,在100个样本国家中排名第23位,处于较具竞争力前列,较2013年上升了1个排名,稳步迈向最具竞争力行列。在G20国家中,中国国家竞争力的排名为第11名,在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则居于首位
  
  【综合分析】
  
  1. 国家竞争力的八项关键支
  
  国家竞争力是指国家的民众、企业与政府在一定的制度规则与环境下,通过供给并配置当地要素资本和利用外部要素资本,创造当地需求和满足外部需求,进而创造国家财富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国家竞争力是由众多要素与环境系统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竞争能力,其众多要素与环境系统共同构筑了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笔者认为,国家竞争力影响因素很多,但以下八个支柱最为关键:经济、人才、科技、政府、社会、金融、文化与环境。这八个支柱要素既在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竞争力的全貌,又抓住了国家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关键因素。
  
  经济是国家竞争力的命脉,是一个国家创造价值以增加国家财富的能力的最直观表现。
  
  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创造力息息相关。
  
  科技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科技作为创新经济的必要条件,对于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先导作用。
  
  政府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支撑,政府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管理者,为社会经济主体提供公共服务。
  
  社会是国家竞争力的保障,它能够协调好个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国家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实现发展和崛起。
  
  金融则是国家竞争力的助力,金融市场在现代经济中起着核心和枢纽作用,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和流量,为国家竞争力保驾护航。
  
  文化则是国家竞争力的本质,是推动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环境是国家竞争力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2.国家竞争力的新特征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各国在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呈现出这样几个新特征。


  
  一是国家治理水平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标杆。全球金融危机后,旧的国际竞争格局被打破,各国经济调整和社会转型的新问题突显。美、日、欧、俄等大型经济体都在重整旗鼓,抓紧调整各自发展战略,推动变革创新,提振国家竞争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出色的国家治理对内讲就是执政能力要足够强、管理成效要足够好,对外讲就是社会制度要足够优、发展思路要足够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将成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二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区域经济融合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舞台。国家竞争力也表现为一种外部引导力,竞争力强的国家往往能够引领全球或地区动向。国际组织和区域经济联合体从来都是大国引领发展方向和彰显竞争实力的舞台,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区域经济融合的步伐,为大国崛起孕育新的机会,同时,也使大国间的博弈更加激烈。美国发起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由美日欧继续主宰21世纪全球规则的意图十分明显。我国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主导成立金砖银行和亚投行,是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经济新秩序和加深区域经济融合的大手笔,掀开了倡导制定国际规则的新篇章。

  
  三是加快产业升级成为国际竞争力的新筹码。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永远是经济实力,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现状,各国都根据自己的国情来制定产业政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产业格局,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德国政府推出了《高技术战略2020》,实施工业4.0战略;美国相继启动了《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实施“再工业化”; 日本政府也极端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大规模编制技术战略图,加大了开发企业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我国推出了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实现制造业升级,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科技创新是科技人才智慧的结晶。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竞争。高素质人才在任何国家都是不可多得的稀缺资源,是难以计量其价值的宝贵财富。2012年11月30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一项法案,给予外国出生并在美国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硕士以上学位的人绿卡,并允许上述领域已获得绿卡的高科技人才的配偶和子女到美国团聚,以吸引更多的全球英才。我国的科技人才队伍无论在 “硬指标”、“软指标”诸方面,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创新科技的发展战略要求相比,仍不相称。尽管近10年来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年年增加,总数量已达世界第一,但据2012年国外权威机构评价,在“创新专利”、“专利影响力”等关键指标方面,美国以47家企业位居榜首,日本以25家企业排名第二,中国企业排在100名之外。虽然专利数量领先,但专利质量和影响力不足,许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我们仍无法掌握。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努力创造环境和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才能够通过人才之源流浇灌科研之园地,抢占国家竞争的制高点。


  
  3.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经济竞争力持续攀升,独具优势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令世人瞩目,其经济总量在2010年超过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通过对比2015年与2013年中国经济竞争力,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竞争力整体向好,2015年比2013年上升了4个位次,居第6名。中国在国内需求、企业素质、产业素质等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在全球排名中表现良好,经济增长基本面较好,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增长率虽然会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空间仍很大,具有可持续性。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仍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型的制度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二是中国的大国效应将发挥作用。大国的明显特征是存在区域发展的异质性,这为我国区域接力增长提供了可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会形成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核心竞争力提升惊人,优势凸显
  
  中国人才竞争力全球排名第15位,在所有分项竞争力中排名仅次于经济竞争力,同时也高于国家竞争力第23的排名。中国近些年人力资本提升速度较快,一方面表现在国民整体的健康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出生时预期寿命由2013年度的73.27年增长为2015年度的75.20年;另一方面表现在研发人员和科技人员的总数达219.78万人,居世界第1位。但人才制度建设有待改进,同时中国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净移民达150万人之多。
  
  中国科技竞争力2015年较2013年上升4位,位居全球第16名。中国科技竞争力在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转化和基础设施方面均表现良好,指数及排名远高于金砖其他国家。其中,科技产出中的每万人专利申请数改善幅度很大,从2013年的第13名(2.19件)上升到2015年的第5名(3.96件),说明我国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意识均有所增强;科研投入GDP占比由1.57%上升至1.98%,进步较大。
  
  三、中国基础竞争力底蕴深厚,潜力巨大
  
  政府治理在诸多领域表现较好。中国政府竞争力排名为第26名,相比其他金砖四国,中国在政府治理方面表现优异。具体来看,在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政府财力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表现较好。
  
  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有目共睹。中国金融竞争力全球排名为第25位,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在金融体系方面优势较大,其中总储蓄占GNI的比重达49.97%,居全球第一位,银行不良贷款占毛贷款总额的比率也较低;在国内服务与金融监管方面则不容乐观。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根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中国文化竞争力在历史文化方面优势较大,总体排名为全球第22位,处在较具竞争力的位置,高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
  
  四、中国结构竞争力失衡严重,短板突出
  
  我国结构竞争力失衡,社会与环境是国家竞争力的短板所在。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经济、人才与科技三个分项竞争力优势突出,经济竞争力已进入十强,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已进入最具竞争力之列,政府、金融、文化三个分项竞争力也已处于较具竞争力之列,但是社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仅处于竞争力一般水平。
  
  近年来,中国在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有目共睹,但社会发展失衡的形势依旧严峻。比如,最贫困20%人口的国民收入占比仅为4.99%,全球排名第79位,表明当前的收入差距依然过大。
  
  中国环境竞争力居全球第55位,与其他分项竞争力相比,位于倒数第二位。从具体指标来看,中国单位能耗生产GDP严重偏低,仅为5.23购买力平价美元/千克石油当量,不仅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仅为22.18%,居全球第59位;颗粒物浓度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位居世界第86位与92位。这表明中国向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转型刻不容缓。
  
  【对策措施】
  
  基于对国家竞争力的分析,本报告认为未来要实现“中国梦”以及现代化,重要的在于施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发展战略,构建八位一体的模式以及八者的良性互动机制,总的原则为:扬长补短抓关键,具体有以下战略建议:
  
  第一,“扬长”,进一步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以谋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新常态下,我国面对着中等收入陷阱和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风险,只有深化改革才能不断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提升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国内市场空间广阔,扩大内需潜力巨大。未来更要发挥我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空间,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第二,“抓关键”,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双翼齐飞的知识型社会。营造创新环境,从创新体制的改革入手,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为建立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以技术和人才为依托,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三,“补短板”,加强治理,倡导包容,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此同时,打破过去的官员考核和评价体系,提高国民环保意识,其中关键在于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环境管理力度,建立向低碳经济投资激励与约束的政策,将低碳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政策。与此同时,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从制度上保障竞争机会的平等。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重点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制度的完善,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增加社会整体的凝聚力而努力。


更多
 相关链接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国家竞争力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盘活集体建设用地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推动产业融合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农业供给侧改革
2017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业科技走出国门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建设网络强国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政务新媒体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服务型制造
2017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邻避效应
2017年陕西公务员申论热点时评:“点赞”,汇聚点滴正能量
 
 
 

copyright 2007-2015 http://www.sxgk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2021645号-1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