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陕西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每日练习

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之篇章阅读(09.13)

发布:2018-09-13 09:41:42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暂未启动,根据近年来陕西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预计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报名时间为2019年3月,预计笔试时间为2019年4月。陕西公务员考试公共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考生可根据考试相关科目提早做好复习准备工作。陕西公务员考试历年不指定用书,需要复习教材的考生可参考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点击订购)备考。
江苏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
  接下来完成1--5题!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译音为“克隆”。现在,“克隆”的含义已不仅指无性繁殖,也包括“无性繁殖系”。凡是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一群个体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细胞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的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一群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
  克隆羊“多莉”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威尔莫特等人先给“苏格兰黑面羊”注射促性腺素,促使它排卵后,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与此同时,从怀孕三个月的“芬多席特”六龄母羊的乳腺细胞中取出核,将它注入“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手术完成后,用相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换核卵,让“苏格兰黑面羊”卵细胸质与“芬多席特”母羊乳腺细胞的核相互协调,使这个“组装”细胞在试管里经历受精卵那样的分裂、发育而形成胚胎的过程。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经过一段时间后,这只“护理”体外形成胚胎的母羊产下了小绵羊“多莉”。“多莉”不是由母羊的卵细胞和公羊的精细胞受精的产物,而是“换核卵”一步步发展的结果。
  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细胞核。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1.1.
  下列对“克隆”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植物通过无性繁殖而扩大繁衍后代
  B.来自同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个体
  C.用人工的方法将生物胚胎融合而产生的后代
  D.动植物“无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系”的总称
  1.2.
  对第三自然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莉”是科学家利用两只羊的不同细胞核而“组装”成的克隆羊
  B.“多莉”仍然是用母羊“护理”方法而生下的小绵羊,因而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C.克隆羊胚胎形成的过程与受精卵形成胚胎的过程是相同的
  D.“多莉”是科学家利用试管受孕技术创造出来的小绵羊,因此被称为克隆羊
  1.3.
  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体中的各种细胞在功能上实际是没有分别的
  B.动物体中的某些细胞具有受精卵细胞的发育功能
  C.动物体中特定的某些细胞与受精卵的功能相同
  D.动物体细胞在执行特殊功能时与受精卵细胞具有同样的潜在能力
  1.4.
  对文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正常情况下,动植物都是靠有性繁殖来繁衍后代的,克隆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对原有繁衍方式改造的结果
  B.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区别在于,有性繁殖是受精细胞经过分裂而长成胚胎,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而长成胚胎
  C.“多莉”是科学家用它父母的体细胞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组装”出的克隆体,因此克隆羊“多莉”没有亲生父母
  D.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震惊,原因在于这种技术表明利用动物的体细胞也能发展成完整的生命个体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舶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风骚,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地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电视节目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如果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中,也是一种佐证。它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2.1.
  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正确的是(  )。
  A.人们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
  B.艺术不要脱离主题和应有的思想内涵
  C.说教应既有艺术性又有一定的哲理性
  D.人们向往真理,热爱探究生活的哲理
  2.2.
  人们的审美层次的质的变化表现在(  )。
  A.人们已不会被有趣的艺术形式所吸引
  B.同时追求艺术享受和有益的教诲
  C.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D.倾向于追求知识哲理及生活中的真理
  2.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本文观点的论据的是(  )。
  A.某些电影作品情节简单,画面制作精良,票房收入屡创新高
  B.某些小品中无厘头的情节设置和夸张表演受人诟病
  C.一些在思想性上有些落伍的相声逐渐失去了观众的喜爱
  D.某影片体现了对小城镇居民的人文关怀,成本低,叫好又叫座
  2.4.
  第7段中,画线处“强心剂”一词指的是(  )。
  A.知识
  B.故事
  C.趣味
  D.哲理
  2.5.
  作者认为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是一种错觉,是因为(  )。
  A.纯艺术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中并不存在
  B.现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反感违背科学的说教
  C.追求真善美是所有艺术形式的终极目标
  D.人们并不反对传播科学、人生智慧的说教
  我们的数学老师和语文课本上的人物同名,都叫吴吉昌。吴教师上课真奇怪,很少讲概念,全跟我们讲例题。那次上课,一开始,就在黑板上抄了一道例题。哟!还挺难的,同学们都苦思冥想起来。过了五分钟,只听见吴老师说:“简单!”于是左手叉腰,右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划起来,嘴里不住地介绍解题思路,片刻,整个解题过程就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豁然开朗,都感叹道:“简单!”
  从此以后,数学课上就经常听到“简单、简单”。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同学们学到了大量的解题技巧,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有一次,我拿着一道较难的题目去问吴老师。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他急得满头大汗,我也急得满头大汗。“你看!”他又细细给我讲了一遍,我终于开了点窍。他看我还不太懂,于是又讲解题思路。看着他满头大汗,我真恨自己笨。最后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他得意洋洋。我也笑着说:“懂,就简单。”他大声说:“对,对,对!懂了就简单—简单!”
  有一次,上语文课,语文老师问:“吴吉昌有一句代表性的话是什么?”同学们大声说:“简单—”
  3.1.
  吴老师一句口头禅“简单”所能展示的吴老师风貌不包括(    )。
  A.作为数学教师平易从容的教态
  B.作为数学教师扎实的数学功底
  C.作为数学教师出众的数学能力
  D.作为数学教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
  3.2.
  如果让你为这则短文选个题目,则下列选项最为准确、贴切的应是(   )。
  A.习惯
  B.“简单”一词的由来
  C.记吴老师的数学课
  D.我们班的“专利”
  3.3.
  “这道题目还不简单”这句话中表达的意思是(    )。
  A.这道数学题确实难度很大
  B.吴老师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C.吴老师教会学生解这道数学题很困难
  D.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
  医生和营养专家都说,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几十倍。那么有什么食物能消减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呢,有专家撰文说,绿叶菜中的叶绿素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一家著名的医学杂志在2007年刊登了一项研究,该项研究发现天然叶绿素可以         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多器官致癌作用。研究者表示,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可能是因为它能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他们认为,叶绿素是一种极好的化学保护物质,对抗致癌物的作用非常有效,从减少吸收,到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直到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出现,各环节都有明显效果。
  当然,这只是一项动物研究,对人体来说,叶绿素是不是也有同样作用呢,在大鼠试验的启发下,2009年有学者进行了一项人体实验,该研究证明,在人类志愿者当中,叶绿素一样能有效地对抗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研究者们给志愿者服用微量标记的黄曲霉素B1胶囊,然后正常进食和饮水,测定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若干天后,再给志愿者服用同样的黄曲霉素胶囊,但另加叶绿素或叶绿酸。结果和大鼠实验相当类似,叶绿素和叶绿酸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深绿色的叶菜,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里都价格高昂,难得中国人能吃上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绿叶菜。但是我们似乎没有好好珍惜这种罕有的幸福和幸运,总把绿叶菜看成不值钱的东西、低档的食品,没有好好享受它的健康效益,真是太遗憾了
  4.1.
  填入文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控制
  B.阻止
  C.抑制
  D.阻击
  4.2.
  下列有关黄曲霉素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剧毒药物
  B.能引起动物及人的癌变
  C.可以被人体吸收
  D.进入人体后可以被排出
  4.3.
  叶绿素对人体最重要的抗癌作用是(  )。
  A.减少各组织的癌前病变
  B.降低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
  C.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
  D.减少遗传物质的致癌作用
  4.4.
  黄曲霉素对人体不利,相关实验之所以可针对人体进行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不包括(  )。
  A.试验只进行72小时
  B.服用的是微量标志的试验胶囊
  C.有志愿者愿意参加试验
  D.已用大鼠做过相关试验
  4.5.
  下列作为文章标题最合适的一项是(  )。
  A.试验证明叶绿素可抗癌
  B.多多食用健康食品绿叶菜
  C.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
  D.专家发现抗癌的新方法
  >2500年前诞生的《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最高境界,但是它的作著究竟是谁?
  司马迁在《史记·孙武吴起列传》中说,孙武和孙膑都确有其人,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各有兵法传世。由于孙武是春秋末期吴王的客卿,孙膑在战国中期的齐国担任过军师,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齐孙子》。《吴孙子》就是一直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
  唐宋以后,有人对《孙子兵法》及作者提出疑问,认为此书源于孙武,却完成于孙膑;也有人认认为先秦著作往往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繁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等不但怀疑《孙子兵法》其书为伪,甚至怀疑孙武、孙膑为同一人。
  孙武与孙膑是否同为一人?他们各自是否都有兵书留世?此谜在20世纪70年代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的考古发掘中被解。1972年,临沂地区偶然发现一座汉墓,陪葬品中有大量竹简,其中包括《孙子兵法》(105枚)、《孙膑兵法》(232枚),这批竹简经刮削、烤炙而成,做工精细,两端平整,无刀削痕迹,系先用锯锯成而后锉磨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及各式符号的运用等,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
  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带给世人最大的惊喜,莫过于还原了《孙子兵法》十三篇全貌以及《孙膑兵法》十六篇。经专家整理分析,银雀山竹简中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有文字保存,这是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版本,大约成书于西汉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为校勘和研究《孙子兵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文献价值非同一般。竹简本《孙子兵法》计2300余字,现存内容与宋代版本相比,有100多处不同点,十分值得研究。
  竹简本《孙膑兵法》整理出222枚,共得6000字以上,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失而复得。该书整理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共十五篇;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这些实物证据揭示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腕兵法》确有其书。
  5.1.>唐代杜牧对《孙子兵法》的观点是
  A.现存版本是根据原著缩减而成的
  B.是由多位作者合著而成的
  C.是后人以孙膑的名义写成的
  D.前部分由孙武完成,孙膑完成后续成书工作
  5.2.>关于《孙子兵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曾经失传上千年
  B.班固称其为《吴孙子》
  C.作者生活于战国时期
  D.魏晋之后的史书中已无相关记载
  5.3.>银雀山汉墓竹简不能用来证明:
  A.《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
  B.司马迁相关记载的可靠性
  C.《孙膑兵法》是否确有其书
  D.孙武、孙膑是否为同一人
  5.4.>根据本文,确定银雀山汉墓竹简年代依据的是:
  A.书写文字
  B.陵墓特征
  C.陪葬物品
  D.简册特征
  5.5.>最适合本文的标题是:
  A.银雀山汉墓整理出土大批竹简
  B.银雀山汉墓竹简:为孙武、孙膑正名
  C.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的发现和破译
  D.20世纪的考古大发现——银雀山汉墓竹简



  陕西公务员考试网参考解析
  1.1.答案: C
  解析:
  A、B、D项可以第一自然段中得出,C项文中并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 C
  解析: A不正确,“多莉”仍用的是一只羊的体细胞核。D不正确,试管受孕仍然是精卵结合,不是“换核卵”技术。C正确,虽然“换核卵”与“受精卵”本身不同,但它们形成胚胎的过程一样。
  1.3.答案: C
  解析:
  A、B明显不正确,D项是对原文的曲解,将定语换成谓语用,导致意思错误。
  1.4.答案: C
  解析:
  A错误,不仅有性繁殖,无性繁殖也是动植物的繁衍方式。B错,无性繁殖是通过细胞的分裂而不是通过细胞核的分裂来繁殖,也不形成胚胎。D中震惊的原因在于卵细胞中换进去的是体细胞的核而不是胚胎细胞核。
  2.1.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文章首先提出问题“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接下来从“思想性”这一方面来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艺术要有其思想内涵”。由此可知,整个文章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部分就是文章的主旨,即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选项中,B项是这一主旨句的同义转述。
  A、D项是文章的部分内容,都是为说明主旨服务的;C项,文章中的“说教”是艺术的目的,不是文章的主体。
  故正确答案为B。
  2.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四段首句提到“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接下来用“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句话来进行解释说明。由此可知,选项B表述正确。
  A项说法错误,这种“质”的变化是在追求有趣的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有益的教诲,并没有因追求后者而否定前者;C项是人们的审美层次质的变化的原因,而非体现;D项表述片面,没有提到“艺术形式”,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3.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文章主要是说除了有趣的形式,艺术还要有其思想内涵。A项内容明显与文章观点不合,因此不能成为其论据。
  选项B 与原文中“那些显得有些粗俗,紧紧为了逗得观众一乐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相吻合;C项与文中第一、二段中“相声明显竞争不过小品”“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相吻合;选项D旨在说明“人文关怀”即思想性的重要,与文意吻合。
  故正确答案为A。
  2.4.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原文“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中,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哲理故事”与其他故事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所具备的“哲理”。由此可知“强心剂”意为“哲理”。D项表述正确。
  “知识”是故事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故事”是艺术表现形式,“趣味”是艺术形式的艺术性。这些都是“故事”本身具备的,称不上“强心剂”。
  故正确答案为D。
  2.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作者在倒数第三段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进行具体论证。作者提到“人们反感的是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说教也可以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在文段末尾,作者直接点明“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作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由此可知,D选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A项表述明显错误;B项只是对D项的支持,予以排除;C项错误,“终极目标”在文章中并未提及。
  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 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D项强加理解,从文中无从体现吴老师“思维的直线条特征”,且这是一个略带贬义色彩的词汇,与全文的褒义色彩相背离。
  根据文中“随着一道道难题的‘简单‘”可知,这些题其实大多都是难题,但成了吴老师口中的“简单!”然后给同学们讲解,使其豁然开朗,字里行间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扎实的数学功底”和“出众的数学能力”无不体现出来。故正确答案为D。
  3.2.答案: D
  解析:
  考查标题选择。
  全文围绕吴老师的口头禅——“简单”举了吴老师和“我们”的两个典型事例。“简单”二字表面上是吴老师的口头禅,实际上是吴老师平易从容的教态的体现,在这种积极的影响下,“我们班的数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简单”可以说是“我们班的‘专利’”,简短的六个字既概括文章要点又生动形象,吸引人的眼球,用作本文的标题十分合适。
  A项“习惯”在文中无从体现;B项用作标题太空泛;C项不突出主题,且没有吸引力。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 D
  解析:
  考查语句理解类的词句理解题。
  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第二个事例中,由文中第三段可知,吴老师讲了三遍,“我”才终于懂了,“这道题目还不简单!”传达了吴老师教会学生解题后的欣喜心情,与后一句“得意洋洋”相呼应,D理解正确。
  根据文中“他想了片刻‘简单!’脱口而出。于是乎就在草稿纸上写了给我看,我却看了半天也没看懂”可知,这道题对于吴老师来说是不难的,只是作者不理解解题过程,B项表述错误;A、C项不是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4.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填空。
  根据“大幅度减少黄曲霉素的吸收率,从而降低了黄曲霉素对肝脏DNA的加成作用”可知,叶绿素能够减轻黄曲霉素引起的致癌作用,横线处填的词语应当含有“减轻”、“缓解”的意思,四个选项中,只有“抑制”含“减少”意,故正确答案为C。
  A、B、D选项都夸大了叶绿素对抗致癌物质的作用,因此排除A、B、D。
  4.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从“黄曲霉素比三聚氰胺更可怕,比砒霜毒性大几十倍”可推知,A选项正确;从第二段的内容可知,黄曲霉素能引起动物的癌变,从第三段的内容可知,黄曲霉素能引起人的癌变,因此B选项正确;从“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可推知C选项正确;D选项“可以排出”表述错误,文中没有提及“排除”,只讲了“吸收”。
  故正确答案为D。
  4.3.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从第三段中的“叶绿素和叶绿酸能大大降低黄曲霉素的吸收率”可以知道,叶绿素对人体最重要的抗癌作用是大幅度减少黄霉曲素的吸收率,故正确答案为C。
  A、B选项是叶绿素的抗癌机制,并非最重要的作用;D选项表述错误,文中讲的是“减少致癌物与遗传物质的作用”,因此排除A、B、D。
  4.4.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
  A选项“只进行72小时”表述错误,文中讲的是“测定他们在72小时之内对黄曲霉素的吸收和代谢情况”,并不是说试验时长只有72小时,从常识来说,试验时长明显大于72小时,故正确答案为A。
  B选项“微量”是从量的方面控制黄曲霉素对人体的危害;C选项“志愿者”体现了人体试验的自愿原则;D选项“已用大鼠做过相关试验”说明试验的可行性。
  4.5.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标题选择题。
  文段首先讲了动物和人体两个方面的试验,说明绿叶菜中的叶绿素能减少黄曲霉素对人体的致癌作用,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多吃绿叶菜。前三段都是为最后一段做的铺垫,重点在最后一段,因此B选项符合文意。
  A选项“可抗癌”夸大了叶绿素的抗癌作用,文中只讲了叶绿素在对抗黄曲霉素的致癌作用方面有一定作用,而对抗其他致癌因素则无从得知;C选项“对人体的危害”文中并没有具体说明;D选项“新方法”表述错误,文中并没有将如何抗癌。因此,A、C、D选项都不适合做标题。
  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 A
  解析:
  根据原文“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可知,对《孙子兵法》的观点为“在原本上削减而成”,对应选项为A。
  5.2.答案: B
  解析:
  根据原文“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可知,本题选B。
  5.3.答案: A
  解析:
  根据原文“这些实物证据揭示了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可知,B、C、D均有提及,而A项“《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并没有提到,所以不能用来证明。选A项。
  5.4.答案: D
  解析:
  根据原文“这批竹简经过刮削、烤制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可知,评判年代的标准有2个:“样式”与“内容”,归纳即“简册的特征”,所以选D项。
  5.5.答案: B
  解析:
  文段结构层次可分为两部分:关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作者的问题、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证据。可知文章核心意思就是:银雀山汉墓竹简证明了孙武与孙膑的存在及二者的关系,选择B。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8 http://www.sxgk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3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