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陕西公务员考试网 >> 行测资料 >> 判断

2019陕西公务员行测指导:如何啃下逻辑中真假话问题

发布:2018-10-15 10:21:52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各地方公务员考试(包括陕西省公务员考试)必考科目,行测得高分对公考的优势不言而喻。陕西公务员考试网建议考生们多掌握些技巧,并勤加练习,锻炼行测各项能力,从而在考试中拿到理想分数,考生也可通过2019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用书(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中的行测部分掌握更多的行测答题技巧和备考方法。
  仔细研读下文>>>如何啃下逻辑中真假话问题
\
  近几年,真假话问题在公务员考试中上镜率极高,所谓“真假话问题”题目,题干特征是:已知若干人,每人各说一句话,其中由真话,也有假话。通常会问:题目中究竟谁在说真话(假话),或者事情的真相是什么?陕西公务员考试网告诉你。
  【例题】寺庙里丢失了一袋香火钱,方丈找到甲、乙、丙三个小和尚来询问。甲说:我没偷。乙说:甲偷的。丙说:我没偷。已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偷了钱,且只有一个人说的对。
  问题:到底是谁偷了钱?
  A.乙 B.丙 C.都没偷 D.甲
  【答案】B。参考解析:先把题干中的已知条件,用逻辑的语言表示出来:
  甲:非甲
  乙:甲
  丙:非丙
  我们会发现:甲说“不是甲”,是在撇清自己,强调偷钱袋这件事和甲没有任何关系,乙说“是甲”,是在指认甲偷钱袋。显然,甲乙两个人的话为矛盾关系。根据矛盾的特性:互为矛盾的两个命题必然一真一假的特性。已知题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即另外两个人的话为假。也就是说,真话必定存在于甲乙两人之中,所以,丙说的话就是假的。“非丙”为假,那么,“丙”为真,即丙就是偷东西的人,答案为B。
  这道题相对简单,运用了矛盾这个知识点,那么什么是“矛盾”呢?“矛盾”是对于一种事物描述只分A、B两种情况,A、B不交叉,A、B在一起是全集。例如:“生”和“死”这两个概念,生物的状态只分为“生”和“死”,同时“生”和“死”间没有任何的交集,因此,这两个概念为矛盾关系。我们会发现,“生”和“死”是截然对立的,互为矛盾的两者必然一真一假。当了解了矛盾的特性后,我们会发现公考中涉及到真假话的问题就可以从矛盾入手,拿到一道题目,先去观察题干是否存在矛盾关系,常见的矛盾关系有:
  P的矛盾是非P;“所有A是B”的矛盾是“有些A不是B”; “所有A不是B”的矛盾是“有些A是B”;“某个A是B”的矛盾是“某个A不是B”。
  当通过题目判断出题干存在矛盾后,利用矛盾的特性“互为矛盾的两者必然一真一假”,根据已知条件给出的真假话的数量,绕过题干矛盾,锁定剩余条件的真假性,进而得出确定性信息,根据问题找寻题目所求。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8 http://www.sxgk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3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